历史备考要做到三个落实

首页 > 教育新闻 > 新闻阅读存档/2009-05-12 / 加入收藏 / 阅读 [打印]

  ■马慧英

  

  基础知识要落实

  面对古今中外大量的历史知识,教师要通过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结构,提纲挈领地让学生掌握所学历史知识。例如: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梳理历史发展线索,按照政治、经济、文化等不同层面了解一个历史时期的社会状况。这样的历史知识,结构合理、层次分明、关系明确,有利于减轻学生记忆负担,提高学生对历史问题的理解和认识。

  高三最后阶段历史的复习主要是构建主题或者专题历史知识结构,复习的侧重点是提升历史思维能力。这种知识结构实际上是以新的角度对所学知识进行再次组合。知识的重组就是思维的加工。在这个过程中,既有利于学生落实已有知识,还锻炼了历史思维能力。无论是从什么角度构建知识结构,教师都切忌越俎代庖,一定要带着学生共同构建,一起揭示历史知识之间的相互关系。这样构建起来的历史知识,充满了师生的智慧,容易被学生内化,获得理想的复习效果。要及时复习、做题,巩固所学内容,检查学习效果,不明白的问题及时向老师或者同学请教,不能留下知识漏洞。

  理解试题要落实

  在高考最后阶段的复习中,教师都会加大学生做题量,让学生适应未来的高考,但在这个阶段除了做题,还要培养学生养成分析试题的习惯。看到试题,首先要分析试题的回答项是什么?限制条件有哪些?准确理解试题以后,再做题,提高答题的正确率。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情况,有计划、分步骤、分层次地进行专项训练,帮助学生逐渐养成分析问题的习惯,可以先带着学生将回答项和限制条件在试题中标示出来,然后再做题。在历史学科高考复习中,学生只有形成看到试题先分析,再作答的思维定式,才能实现理解试题的落实。

  文字表述要落实

  历史学科的高考题基本有两种:选择题和非选择题。做选择题需要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对试题的准确理解,非选择题的解答在这个基础上还要遵循历史学科的表达要求。

  在历史学科的高考复习中,教师重点指导非选择题中具体题型的作答方法。例如:回答材料题要带着问题阅读材料,从中获取有效信息;做表格题要根据问题分析表格项目及相邻各项之间的关系,确定回答内容;做论证题要论从史出、史论结合等。在批阅学生试卷时,常常会发现学生对试题理解到位,但是表述不清,把握不住要点。这种现象的出现,除了史实掌握和理解原因以外,与没有掌握历史学科的表述方法、信笔由来有直接关系。

  历史学科的非选择题无论是什么题型,甚至新出现的一些题型,在文字表述方面的共性要求是:语言准确,逻辑严谨,史论结合。这里的语言准确是指史实表述准确无误。逻辑严谨是说历史内容的内在关系有序。史论结合中的“史”指的是具体的史实,“论”是指人们对史实的看法、认识。史论结合就是论从史出,言必有据,不能脱离史实进行空谈。历史学科的文字表述,每一句话都有依据,这是历史学科自身特点决定的,也是历史有别于其他学科的重要特征。